中国向来崇尚自然傲骨之风,与树木山水、自然石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而中国历代诗人的创作也多有寄情于山水、奇石的大作。
除了符合一般科学规律外,与诗词、山水画等有密切联系。像唐代诗人王维是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而中国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也是著名的奇石鉴赏家,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标准,“丑”、“形”、“质”、“色”、“老”、“势”、“气”、“灵”、“禅”;宋代著名“石颠”书画家米芾又提出了“瘦、皱、漏、透”四原则。
石与水,刚与柔。现代庭院中,设石与水于一处,刚柔并济,又充满古诗词般韵味。
正因为有了人们对自然的崇尚与热爱,园林中的“景”,不是纯天然的模仿,而是赋予诗情画意,即将自然山水景物经过艺术提炼加工,再现于园林之中。以至于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石头不仅可以运用于地面,堆砌成桩或石墙,那份质感仿佛也因此从地面蔓延到了空间。大小石块无规则的摆放更添一种舒适、平和之气,给人以随意亲切,让人放松之感。
都说园立石而秀,室入石而雅。传统中国园林延伸到现在,园林已于“石”分不开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已园林当中一朵重要的奇葩。无石不成园,石头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之一,而也成为园林意境营造的最佳要素。
庭院设计或花园设计中,常常会用到石路,不仅用以行走,同时也是视线的指引,形成空间感的延伸,所展现出来的景观更是具有浓烈的自然、别致、幽静之美。
而园林石顾名思义,是指在公园或室外广场使用的石称为园林石,园林石分为天然石和认为雕刻的工艺石,它用途一是为了符合民俗信仰,二是为了审美的要求而设立。
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小石路。石路之于国人,并不是回忆往昔油然而生的片刻矫情,石路,已成为深入一代人骨髓的情感依托。而现代庭院,或许依旧默默守护着这份内涵。
目前作为园林石石种一般有太湖石、鹅卵石、水冲石、自然野山石、大型刻字门面石、千层石、龟纹石、红石、黄石、云片石、案供奇石、厅堂雅石等。这些既是古典园林的工程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造景材料、装饰材料。
通过建筑与造景又在园境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古代造园家通过对石头的巧妙利用和设置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自然情趣,也营造出了独具华夏审美特色的园林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最大特点是重视自然艺术意境的创造。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自然艺术意境之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
“石”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园林造景外,更多地被运用于其他方面,它的存在除了有保运辟邪之说,更是在我们生活中发挥高雅别致的特色。